中国机器人颠覆东南亚纺织业印尼工厂陷入困境
2024年,东南亚纺织业遭遇重大冲击,中国智能缝纫机器人以每小时仅0.8元的成本进入印尼市场,彻底颠覆了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模式。曾期望借助廉价工人实现繁荣的印尼工厂,如今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压力。
回顾2023年,印尼政府为纺织业引入了大规模的土地支持,坚称“一亿便宜工人比一百万机器人要强”。然而,短短一年内,这一信心被中国的迅速发展打破。义乌的39.9块包邮T恤以“机器人全链路制造”为卖点,导致优衣库紧急削减越南代工订单。曾因精湛手艺养活众多工人的印尼纺织企业,现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中国机器人蚕食。
2024年6月,中国纺织联盟创新推行“机器送上门,服务费按件算”的模式,进一步压制了印尼纺织业的生存空间。机器人作业成本比人工低70%,一旦启动,无法回头。面对这股强大的“诱惑”,印尼工厂只能被迫接受。
更为戏剧的是,这些智能工厂的设备以集装箱的形式运抵印尼,现场组装,不仅技术上有所突破,甚至还带来文化的交融。雅加达海关对此表示惊讶,设备手册上还写着机器人能与当地工人用爪哇话沟通,增加了机器人的亲和力。
随着中国技术的强势崛起,印尼的纺织工人们发现,自己的工作正在被二手中国机器人所取代。印尼的一些女工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直播,调侃使用这些机器人的新形式。她们手握自拍杆,视自己为“机器监工”,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量年轻人驶入新岗位,学习如何依赖机器人创造价值。
在这样的市场动态下,印尼纺织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曾引以为傲的“人力优势”如今变得脆弱不堪。中国的缝纫机器人不仅重新定义了全球纺织格局,也表明了技术变革的深远影响,挑战着传统生产方式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