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军服役2艘海上基地舰蕞大自持力20天计划建造12艘
当地时间10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军2艘宾杜尼湾级登陆舰KRI Teluk Weda(526)号和 KRI Teluk Wondama(527)号正式服役,舰名取自印尼的海湾。
印尼地跨赤道,70%以上领土位于南半球,一度被荷兰殖民。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海岸线千米,为全世界蕞大的群岛国家。为有效管控岛屿,需要大量的两栖舰艇。
在大量的美制LST、苏联蛙级登陆舰不堪用之后,印尼新建了宾杜尼湾级登陆舰,首舰于2014年服役。宾杜尼湾级由印尼自主设计建造,全长117米,宽16.40米,干舷高7.80米,蕞大航速16节,自持力20天,人员编制111名。可搭载367名士兵、15辆BMP-3F步兵战车和1架直升机,相当于一个战车连、1个两个步兵连。在功能上,可与先前引进韩国技术建造的望加锡级船坞登陆舰配套使用。
在总体设计上,宾杜尼湾级外观类似于民用滚装船,拥有首开门、方尾。上层建筑长度占据舰体一半长度,拥有3层连续甲板室,可获得充裕内部空间,以提升居住性能,增加后勤物资携带量。新服役的两艘登陆舰为该级8号舰、9号舰,外观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上层建筑前端向后倾斜,采用了切角设计,线条更为硬朗现代。武器从早期的单座露天40炮升级为2座新式博福斯40炮。
在登陆载具方面,变化不大。前甲板可以放置2-3艘突击快艇,通过吊机进行吊放。上层建筑两侧设有大型凹槽,分别容纳2艘人员登陆艇。综合充裕的居住空间、20天的自持力,宾杜尼湾级功能在一般登陆舰基础上,可以充当前线基地舰,在特定海域长时间遂行任务。近几年来,这种舰艇在东南亚海军特别有市场。
除了印尼海军,菲律宾、马来西亚都装备了类似舰艇,可以携带直升机、突击艇、登陆艇等多种载具,在主权争议海域或者权利争议海区充当前进海上基地,可以长时间保持军事存在。相对于投入大、周期长的海军基地建设,这种思路不失为一种效费比高的策略。印尼海军似乎对这型舰非常满意,不断设计完善,计划建造数量达12艘。
当然,印尼已经完成了纳土纳群岛基地的建造工作。纳土纳大岛基地属于综合型基地,可部署中型护卫舰、潜艇、巡逻机等海军兵力,部署陆军步兵、装甲兵、防空兵等防卫力量,在预警力量支援下,纳土纳已成为一个牢固的前进基地,既便于平时管控,也便于进行威慑活动。
但表面的膨胀与潜艇的失事,说明了21世纪的印尼海军还是大而不强。目前,印尼人口达到2.62亿(2019年数据),位居世界第四。在内部,传统的儒家文化、西方文化影响日趋有限,来自中东的宗教上位,庞大人口的分层与多元的宗教会带来变数。在外部,澳大利亚一直打破压在头上的“这座大山”,策略是从干涉转向合作。
印尼是大洲及大国间的中间地带,自然是稳定为好。印尼潜艇失事后,我们提供了专业救援,显示了重要的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