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渔村改旧貌镍业炼新颜——中印尼合作青山工业园区纪行
9月22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镍铁冶炼车间内,印尼工人安迪·拉赫马特在测量水温。拉赫马特生活在距离青山工业园5公里左右的拉波塔村,此前没有正式工作,靠打小工为生。2015年加入青山以来,他的收入有了很大改观,生活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3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镍铁冶炼车间内,印尼员工伊斯麻伊尔(左)和萨卡在生产线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拉波塔村,放学后的女孩们在玩耍。拉波塔村距离青山工业园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村里大部分的男劳动力目前都在青山工作。家庭收入的增加让原本破败的小村落有了很大改观,不少家庭都盖了新房。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镍铁冶炼车间,工人下班后列队离开工厂。青山工业园镍铁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倒制度,保障每天24小时生产连续运转。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巴胡多比镇,伊尔法和她的孩子们站在自家小卖店门前。青山工业园区建厂后,住在巴胡多比镇的伊尔法在自家门前开了一家小卖店,出售各种日用品和香烟食品饮料。随着园区的发展,她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久前刚刚盖了新房。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2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镍铁生产控制室,印尼员工辛塔(前)在监控生产线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3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镍铁三期工程施工现场,27岁的印尼员工旺吉在开吊车。旺吉过去在东南苏拉威西省首府肯达里市政府做小工,月工资只有一百万印尼卢比(约合人民币500元)。两年前他离开家乡来到青山,并被培养成一名吊车驾驶员。目前他的月收入为八百万印尼卢比(约合人民币4000元)。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巴胡多比镇,青山员工骑摩托车经过一栋新房。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这是9月22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全貌。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3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镍铁冶炼车间内,一名印尼工人在生产线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自备码头。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下了班的青山员工驶过巴胡多比镇上的街道。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9月23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镍铁存储区,40岁的印尼员工哈里岩托(左)在向他的同事、20岁的伊尔汗布置工作。哈里岩托此前在印尼一家矿山工作,两年前来到青山工业园区。由于有工作经验,目前作为班长的他一个月工资为650万印尼卢比(约合人民币3250元);9个月前,伊尔汗还是附近的一个农民。在朋友介绍下加入青山工业园区,他目前的收入是每个月450万印尼卢比(约合人民币2250元)。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在椰影婆娑中“开花结果”,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